12月16日上午,我院举办第三十五期“药苑名师讲堂”。受张勇院长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胜勇教授以《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为题,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精彩报告。因疫情原因报告通过线上举行,我院教师、在站博士后及在读博士研究生观看了讲座,讲座由白云龙副院长主持。
张院长代表学院对杨胜勇教授表达了欢迎,并对杨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
杨胜勇教授从小分子靶向药物及传统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发现方法的介绍开始,杨教授总结出:从头设计是发现全新结构先导化合物的最有效策略,继而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基于药效团模型的药物分子从头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体系。杨教授结合其团队多年发表的重要科研学术成果,重点讲解了基于深度学习的RIPK1抑制剂的发现,新冠病毒M-pro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与抗病毒活性,CB2变构调节机制,SETDB1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非经典细胞铁死亡抑制剂的发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杨胜勇教授的精彩讲座引起在场师生浓厚兴趣,听完他的报告,与会师生踊跃提问,杨教授逐一进行了解答。
作者简介
杨胜勇,博士,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带头人、科技部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分别于1990年、1993年和1999年在四川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博士后。2002-2005年,加拿大Calgary大学研究助理,2005年10月至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持了包括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 Microbiol、Nat Chem Biol、Nat Commnu、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J Med Chem等本领域重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包括15项授权国际专利。研发的8个一类新药已转让到大型制药公司,其中3个一类新药获临床试验批件,1个即将完成III期临床试验。获8项软件著作权。担任全国计算(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靶向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2)。